春秋战国时期,鲁国人公仪休很爱吃鱼,在他当上宰相后,很多人买鱼送给他,公仪休不接受。有人不解地问:“为什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?”他回答说:“正因为我很爱吃鱼,所以不接受。如果接受了这些鱼,就可能违反国家的律法而被罢免,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?”“宰相拒鱼”所蕴含的道理简单而深刻,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、慎微慎初,无论何时都不能为利益所诱惑。
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。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,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现实中许多腐败案例警示我们,某些贪官之所以身陷囹圄,大都是从不该吃的吃了、不该拿的拿了,由小事“破防”开始,然后在“温水煮青蛙”中结束。究其放纵、逾矩之根源,无不是发端于小节上的不检点,然后一步一步走向贪腐深渊。明朝《松窗梦语》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轿夫在雨天穿了双新鞋抬轿,开始时怕弄脏新鞋“择地而行”,沿着干净的路面走,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,把鞋弄脏了,之后轿夫便乱走乱踩“不复顾惜”了。“居身之道,亦犹是耳,倘一失足,将无所不至矣。”事实一再证明,初之不慎往往一步错步步错,从而导致“轿夫湿鞋,不复顾惜”的重演。
“贪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”贪念起始虽微,但其害甚大,“币帛不已,必及车舆;车舆不已,必及金璧”。“见好就收者”寡,“愈演愈烈者”众,一旦财迷心窍,就难以自我控制。倘要永葆清廉本色须先灭贪奢之欲,从慎初慎微做起,时刻保持清醒头脑,警惕廉洁破防。唐代白居易在离任杭州刺史返乡,路过天竺山时捡拾两块石头,事后倍感羞辱,甚为自责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无乃伤清白。”
古往今来,淡泊名利、胸怀家国者,则为世人所敬仰;追名逐利、蝇营狗苟者,则被世人所唾弃。周恩来一生严以律己、廉洁奉公;焦裕禄给孩子们立下不准“看白戏”的规矩;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,从不占公家一寸木材的便宜……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为我们树立了廉洁自律的榜样。
心是花园,清廉为种。唯有勤扫思想“花园”,播好廉洁“种子”,清除贪念“杂草”,始终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,作为一种操守来涵养,事事以党纪为尺,处处以国法为鉴,方能不负韶华,行稳致远。(魏顺庆)